2024年3月22日下午三点,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学术沙龙在主楼222教室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郭晋媛老师,题目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民俗赋能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由安微娜老师主持,闫爱萍老师、张志亮老师担任与谈人,共四十余名师生参与。
讲座伊始,郭晋媛老师就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由来进行了背景介绍,指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着国家记忆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标识,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郭老师主要从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根基性、文化资源的结构脉络、黄河几字弯与“金三角”区域的示范性、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效能实现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郭老师指出,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根基性主要体现在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时空演变、融汇发展及现实价值三个方面。强调重视传统农业文化的根基性与现代价值,对深入理解与推进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接着,郭老师向同学们分析了黄河流域文化资源的结构脉络,包括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资源体系、文化遗产的内在演进机制以及谱系脉络。其中,郭老师特别强调系统性保护黄河流域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本保障和内在进路。然后,郭老师以黄河“几”字弯、“金三角”区域为例,指出该区域在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地理依托。最后,郭老师就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效能实现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强调以黄河文化为根基,将多地域、多层面、多方位的民俗文化资源加以赋能,可彰显中华文明共同体价值理念,助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建设。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郭晋媛老师由浅入深地向大家阐明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如何进行民俗赋能与高质量发展,加上张志亮老师就黄河流域民俗赋能问题的深入讨论,使整个讲座变得更加活跃。讲座结束后,安微娜老师对本次讲座内容做了简要总结,并鼓励各位同学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多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撰稿人:黄希辰
初审:王雅婧
二审:刘改芳
三审:向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