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下午,河汾讲堂青年论坛系列第15期(总第156期)在历史文化学院主楼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民间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的杨建庭博士,此次汇报了题为《生命史视野下的商业文书解读——基于一份山西商人合同及“批注”释读》的学术报告。
讲座伊始,主持人魏晓锴教授对主讲人杨建庭老师及讲座主题进行了简单介绍。魏晓锴教授指出如今出版的民间文献数量庞大、种类庞杂、获得渠道较多,但难的不是搜集民间文献,而是解读民间文献,杨建庭老师本次讲座从生命史的视角进行解读合同。
(图一:讲座伊始)
本次讲座共分为“引言”、“原始文献及其整理”、“恒顺隆号的归户:碑刻资料中的印证”、“生命史视野解读文书:批注含义的解剖”、“合约文本内容的经济叙事:合伙资本构成与调整”、“结论”六部分内容。
引言部分谈到此次讲座主要从文献形成和文本内容两个层面解读商业文书——合约,对其做一些初步探讨。
正题第一部分以一份嘉庆十七年的原始合同和嘉庆二十年的“批注”组成的文书说起,介绍了其大致情况及相关格式的整理,指出不能以静态的角度研究合同,应当将其给予生命,活地解读出来。
正题第二部分分析了其归户及印证问题。1、商人经营文书应当怎么归户,归户难主要受中间环节的阻碍、文书信息的不明确与文书零散等因素的影响。2、考证材料可从文书内整理(印章、地名、特殊时间、重要事件)、同出文书、碑刻资料三方面进行印证。总体分析完后,以恒顺隆号为例,从时间、行业、地点三个层面入手,解读了该合同相关的归户问题,并从《灵石碑刻全集》为例进行考证。通过考证,认为恒顺隆号应该是一个嘉庆十七年开设在灵石县东街的从事烟业的商号。
(图二:讲座内容)
正题第三部分从生命史视角解读文献,主要从“嘉庆十七年的恒顺隆合伙合同”、“增股及股俸变动的批注”、“嘉庆二十年推约的批注”、“东家伙友的推出与顶替位置的批注”、“账期分红的批注”、“嘉庆二十年总股俸的变化”、“嘉庆二十年的恒顺隆合伙合同”七个方面进行剖析。将这份合约按照时间顺序所发生的事情进行了一个“动态”梳理,从其中看到了一个字号的成立和部分东家和人力伙友的退出,以及账期分红等内容,这原本应该是在多种文书中分别书写的内容,或者应该是在万金账中分类记载的事情,却通过“批注”的形式记录在一份合约中,可以说这份文献已经含有了万金账的要素。
(图三:讲座实景)
正题第四部分对合约文本内容展开经济叙事分析,从“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合伙的资本构成”、“嘉庆二十年账期利润分红——合伙的阶段性成果”、“东伙的退伙与资产清算——合伙中纠纷处理”、“股俸的调整与重组——合伙重组”四个方面分析其合伙资本的构成与调整。
最后,杨老师对其进行了总结。1、这是一份特殊的文书,是原始合同与后期批注组成的新的文书,原始合伙合同在目前已经出版或者各大图书馆、收藏家、拍卖市场里并不稀有,但在各种批注的加持下,其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含有万金账的要素。说是特殊,是指此文书是非常态下操作的结果,不具备普遍性,更为普遍的是专门的经营文书来处理和记录相应的经营活动。2、此文书所体现的是山西商人的合伙制字号在经营过程中经历的合伙、退伙、资本调整等问题,是山西商人合伙制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与体现。
讲座的最后,主持人魏晓锴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在交流互动环节,张霞老师、魏晓锴老师与两名学生就自己的问题与杨建庭老师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
(图四: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