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全职教师 > 考古系 > 教授
【考古学-教授】王炜林
2020-03-13

e9d97514e693465d9d7bfcf5ce6adce3.jpg

王炜林,1961年10月生,陕西省富平县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美术考古(彩陶及汉代画像石)及博物馆陈列。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考古研究工作,先后参加了对安康白马石、马家营、阮家坝,铜川瓦窑沟,丹凤“商邑”古城等遗址的考古工作,主持了神木大保当、新华,华县泉护村、高陵杨官寨等遗址的考古工作,其中神木新华获得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荣誉提名奖,杨官寨获得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及2007-08年度中国田野考古二等奖。上述项目促进了汉江上游地区、陕北河套地区史前文化序列的建立,对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及关中渭水流域仰韶时代中期聚落形态的演变、陕南汉代后期的墓葬制度、陕北画像石墓及其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领域的研究以及相关地区的环境等探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

1985年7月—2000年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任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被聘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2000年9月—2001年9月,法国FRANCHE-COMTE大学研修考古学

2001年9月—2016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院)工作,任业务办主任、副所长、副院长、院长等职务;被聘为研究员

2016年11月—2019年12月,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任副书记、副馆长;研究员

2019年12月—至今,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


代表性论文:

《汉水上游巴蜀文化的踪迹》,《中国考古学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一;

《浅议神木大保当新发现的汉画像石墓》,德国美因兹博物馆馆刊(德文),1998年,第二;

《考古地层学及其作用小议》,《中国考古跨世纪的后顾与前瞻》,科学出版社,1999年,独著;

《试论半坡文化“园陶片”之功用》,《考古》1999年12期,第一;

《毛乌素沙漠化年代问题之考古学观察》,《考古与文物》2002年5期,独著;

《陕北汉画像石中的树形图小议》,《考古与文物》2003年5期,独著;

《猫、鼠与人类的定居生活》,《考古与文物》2010年1期,独著;

《试论泉护二期文化》,《考古与文物》2011年6期,独著;

《陕西白水县下河遗址大型房址的相关问题》,《考古》2012年1期,第一;

《庙底沟文化与璧的起源》,《考古与文物》2015年6期,独著。


著作:

《神木大保当——汉代城址及墓葬考古报告》,科学出版社,2001年,20万字,排名第一;

《神木新华》,科学出版社,2005年,30万字,排名第一;

《华县泉护村》,文物出版社,2012年,60万字,排名第一;

《陕西古代文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年,20万字,排名第一。


科研项目:

《神木大保当——汉代城址及墓葬考古报告》,200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4万元,2001年结项出版,排名第一。

《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生业与环境研究》,2002年国家文物局项目,2012年结项,120万,在陕西省的参加人员中排名第一。

《神木新华》,200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5年结项出版,8万元,排名第一。

《华县泉护村》,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3年结项出版,10万元,排名第一。

《高陵杨官寨》,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80万元,首席专家。


获奖:

《神木大保当——汉代城址及墓葬考古报告》,排名第一,2004年获得陕西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神木新华》,排名第一,2006年获得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华县泉护村》,排名第一,2015年获得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陕西高陵杨官寨考古项目,获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排名第一;

陕西高陵杨官寨考古项目,获2007-2008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奖;

《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地理信息系统》,2012年获国家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2013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利:

《一种防潮型大气温湿度CO2监测终端》,实用新型专利,中国,第一,2017年至2027


学术兼职: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

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副会长


学术交流:

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新加坡亚洲艺术博物馆、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国内一些大学、研究所等就考古及博物馆的相关问题做过报告。


人才培养:

硕士研究生3名,指导博士后1名。分别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和出站。


联系方式:

10108249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