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丹,女,汉族,1978年生,中共党员,山西运城人。2009年毕业月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2年聘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想文化史、教育史。
在教学上,共指导10余名研究生、20余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和答辩工作;多年顺利完成了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中国近代史》、本科生专业选修课《中国近代文化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和研究生专业选修课《近代中国教育史专题》的授课任务;近五年来本科生总授296课时,年均59课时。研究生总180课时,年均36课时;
主持结项山西省教学改革创新一般性项目1项《文化自信与<中国近代文化史>课程创新研究》、参与完成山西省教学改革创新一般性项目1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国近代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参与获2021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
科研方面,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9项:
民初高师与近代社会文化转型研究,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民初高师与近代社会文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2CZS057)、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规划课题1项《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项目编号:GH—11001)、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清末大学堂与近代社会文化变动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1项《山西大学党史资料整理与党建革命功能研究》、
山西省社科联规划课题1项《1949年以前山西大学党组织的沿革及特点》、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清末山西洋教习与地方教育发展》、
山西省政研会重点课题1项《吕梁精神的当代价值与实践转化研究》、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2项《山西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保障机制研究》。
以第二名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项: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1项《毛诗正义经学文艺思想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1项《区域视角下山西大学的创立与发展研究》、
一般课题1项《校史人物视野下高校科学家精神培育研究》、
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规划课题1项《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30篇:
《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光明日报理论版》,2021年2月24日,第696期)、
《太行抗日根据地文书档案工作实况及启示》(《档案学通讯》,2024年第2期)、
《转化与阐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阐释学关联》(《江西社会科学》,2023年第9期)、
《1950年以前山西大学党组织的沿革及特点》(《山西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清末山西大学堂留英学生考论》(《历史档案》,2019年第4期)、
《工学会与近代工读互助思潮——兼与北京工读互助团比较》(《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山西武备学堂留日军事生考论》(《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6期)、
《王光祁社会改造思想的区域宣传与实践——以王光祁与<星期日>为中心的探讨》(《音乐探索》,2015年第3期)、
《欧战后国人对体育教育的探索》(《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第10期)、
《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的“教育救济”——以民众学校为中心》(《民国研究》,2014年第25辑);
其他3篇:《国语运动:北京高师的责任与作为》(《中国科学报》,2019年9月4日)、《从洋教习到洋专家——新常富在山西大学堂的化学教学探析》(
录入《一个瑞典人眼里的中国》,商务印书馆,2024年6月)、《从《新共和》到中国共产党支部创建》(《支部建设》,2021年第19期)、
《北高师与杜威、孟禄的中国之行》(《教育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北京高师平民教育社述论》(《教育学报》,2011年第1期)、
《北京高师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光明日报》,2010年10月)、
《常乃德与新文化运动》(《北大史学》,2011年第16期)、
《北京高师史地学会述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1年第9卷)、
《山西大学堂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光明日报》,2011年11月24日)、
《山西大学堂首批留日学生考》(《历史档案》,2011年122期)、
《景耀月辛亥革命前后活动考略》(《历史档案》,2012年126期)、
《清末山西大学堂留英学生考论》(《历史档案》,2019年156期)、
《明清时期运城的盐业与教育》(《运城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转变观念,强化科研育人理念》,(《中国高校科技》,2012年1期)、
《20世纪盐业与运城教育文化》(《盐业史研究》,83期57--59页,2008-6)、
《高师改大运动中的不同路径分析---以1920年代北京高师和南京高师为中心》,(《山西师大学报》,35卷1期125--128页,2008-1)、
《民国初期的河东“盐税改革”》(《盐业史研究》,总78期27--31页,2007-3)、
《清末陕西私盐问题研究》(《盐业史研究》,76期19--24页,2006-9)
出版专著2部:
《民初高师与近代社会文化转型》(商务印书馆,2021年8月);
《李提摩太与山西大学堂》(三晋出版社,2022年9月);
参编著作2部:
《历史的足迹——山西大学发展史(2002-2012)》(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
《历史的见证——新闻媒体中的山西大学(1902-2012)》,(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
科研获奖5项:
专著《民初高师与近代社会文化转型》获山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状况及发展建议》科研报告2018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采纳;
2018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CZS057)结项时获评“良好”鉴定等级;
《北京高师平民教育社述论》获2011年“百部篇工程奖”二等奖;
《北高师与杜威、孟禄的中国之行》获山西省第七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学术交流方面:
2023年6月10日,在山西大学与西部高校档案工作联盟共同主办“第三届西部高校档案工作联盟学术论坛”;
2023年10月在山西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主办“大学与地域关系”学术研讨会,并作《南迁晋陕边界时期山西大学的抗战教育与地方服务》主旨报告;
2024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参加“第三届科学家精神与大学校史研究论坛”;
2024年10月在四川大学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18届年会,提交会议讨论论文《山西大学院系调整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