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红色文化大讲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名家讲坛”鸣啰开讲
2025-04-27

2025年4月25日下午15时,由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办的“红色文化大讲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名家讲坛”暨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23周年校庆系列讲座第1讲在主楼河汾讲堂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李帆教授,题目为《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认同》。由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周亚教授担任主持。

本次讲座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李帆教授对“民族”这一概念进行解析,详尽探讨了“民族”概念所具备的客观外在特征,并对“民族”概念的主观构成要素进行阐释。

随后,李帆教授对西方近代民族理论的引入进行了系统讲解。李帆教授指出今日的“民族”概念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他系统梳理了西方民族观念和民族主义思想,强调在众多思想家中尤以伯伦知理的民族主义理论最为人称引,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讲解伯伦知理民族主义理论的具体内涵和理论适用性。

其次,李帆教授对“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与演变进行深入探讨。李帆教授对“中华”一词的起源进行多维度剖析,并且对梁启超和杨度所持有的“中华民族”概念进行区分,强调“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近代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萌生的最初体现和重要标志,并指出清末立宪运动作为社会实践在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历程中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再次,李帆教授对“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两种民族观念进行比较,他深入对比两种民族观念的异同,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生动探讨,指出“大民族主义”观念既具有中国固有的文化内涵,又与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理论相调试。李帆教授强调,在清末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认同并非全然一致,双方在各自的认同之路上前行,尚未形成共识。

最后,李帆教授对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系统梳理了不同时期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并且结合中华民国的法制建设进行具体分析,揭示了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是革命领袖和体制保障双方合力使然。此外,李帆教授强调中华民族认同在五四运动时期和抗战时期进行深入发展。

讲座最后,周亚教授对李帆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总结,认为此次讲座不仅展示了近代中华民族认同的具体脉络,更强调了中华民族认同对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同时,周亚教授指出广大学子在学习时要加强对重要人物的把握,也要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文稿:杜宜璟

图片:成嘉鑫

审核:张 玮

二审:周亚

三审:向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