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河汾讲堂第八期:民间信仰杂谈
2014-03-16

 


    2014314日下午,历史文化学院举办“河汾讲堂”第八期,王守恩教授做了题为“民间信仰杂谈”的学术报告,学院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参加,报告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界定民间信仰的定义。民间信仰的“民间”是指日常生活场域里面的一切人,官员等上层人士不应被排除在外。民间信仰与国家宗教、制度性宗教是有区别的。第二部分探讨民间信仰的属性。学界对民间信仰一直有教与非教两种定性,王教授认为民间信仰是不同于制度性宗教普化宗教,老百姓口中的“大教”即为民间信仰。第三部分分析民间信仰与现代性的关系。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其实内含着一些现代性因素;在当代民间信仰的复兴与演变中,其现代性因素更逐渐增长、日趋加强。经由适当引导下的调整和变革,民间信仰能够完成自身的现代性转型,适应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吸收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本土资源,实现传统的转化性再造,我们才能建构起中国的适宜合理的现代性。

在讲座中王教授陈述了自己新的研究成果,重新解释了民间信仰的概念与内容。民间信仰是有别于国家宗教及制度性宗教而存在于社会中的一种自发性多元化复合型世俗信仰,是各种制度性宗教信徒以外的广大俗众为了求吉避凶、祈福禳灾而集体创造整合并不断调适建构的一种开放的认知、实践系统;其信奉崇拜的对象是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神秘力量的包括祖先在内的众多神灵,其内容包括与此信奉崇拜相关的各种观念及活动,其意识与行为遵循实用主义原则、呈现随意和灵活状态、处在既有传承又有变易的运动过程之中。民间信仰的内容包括了以神灵崇拜为核心的各种意识与行为。具体来说,信仰观念有阴阳五行宇宙观,天地三界(天界、人界、冥界)世界观,灵魂观,神灵观,命运观,报应观,缘分观,兆象观,风水观等。这些观念导致了相应的信仰活动,例如为神灵建筑维修庙宇、雕塑偶像、设置牌位,对神灵顶礼膜拜、祭祀祈祷的各种仪式,以及算命、占卜、相宅、行使法术、遵守禁忌、行善戒恶等等。

王教授两个小时的讲解使我们对民间信仰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整个讲座气氛融洽而热烈。(侯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