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汾讲堂第147期在主楼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堂由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主讲,题目为《商人诚信的制度基础:从本土到海外的历史考察》。此次报告吸引了历史学、旅游管理学等众多师生前来听讲。
讲座伊始,主持人乔副院长代表历史文化学院对龙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龙教授的学术背景和主要成就。龙教授是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担任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曾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百篇,在国内外出版专著10部。
龙登高教授
龙登高老师从五个方面来展开讲座,从比较的视野来把握什么是中国商人,中国视野。谈到商人,龙老师提出一个困惑,商人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层出不穷,比如电信诈骗等。难道商人都是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福山在《信任》这本书中,提到中国是低信任度的文化。但传统的晋商、徽商、其它海外华商等等,皆是以诚信为本,视诚信为生命,并以此来告诫子孙。
乔新华教授
首先龙老师从两个方面来介绍传统中国朴素信用状态。从制度而言,产权意识与契约精神深入人心,契约的根本是自有自愿,体现出平等和信用。从文化而论,儒家文化的根本是仁义礼智信,体现最真切的有家训、教子书,包括晋商、徽商的传家经商法则等等,这些都是以诚信为本。信用的基础,在于利益关联的商业网络。商人通过网络来克服一次性博弈和欺诈行为,例如晋商网络、徽商网络、海外华商网络等等。网络则通过地缘、血缘和宗教等纽带来维系。其内部有着共同的利益关联、共同的纽带、重复博弈和人格化的信用抵押品,以此来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接下来龙老师提到企业组织的创新是诚信的制度保障,提到海外华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移植。老师借徐振焕、林绍良、李文正的例子给学生讲解借钱作股、赠与股权这两种机制。借钱合伙制有着很强的激励与信任机制,把利益和情感分割开来,使得双方具有深厚的友情。老师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来解释索取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商人开始形成新认识,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可以分离的。这是一种高明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对经营者有更强的激励,另一方面企业出资方所有者不会担心企业失控,明确界定合作各方权属,以免经济利益伤害感情,绝不以情感来维系合作与经济利益的分配。
最后老师用比较的视野来审视中西方的信用发育,提到19世纪的美国长期为欺诈和失信所困扰,在强烈的需求驱动下,个人信用体系在市场交易中自发萌生成长。20世纪逐渐演进并制度化,变成行为约束机制,进而一定程度上内化为伦理和道德。并且老师提到诚信与合作,是市场的经济的本质要求。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魏晓锴老师提出问题,如何跨越学科界限,借用不同学科理论,从而达到高水平研究。龙老师讲到经济学理论在了解后就如同常识,历史学者不要有畏难情绪,更不要去排斥这些理论,要善于利用这些经济学工具,加强跨学科的合作等等。其他老师与学生也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龙老师一一作出精彩的解答,在场学术气氛异常活跃。
最后主持人乔老师对本次报告作出总结,指出经济史理论也为山西商人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路径。在场师生均受益匪浅,伴随着感谢龙老师精彩报告的热烈掌声,本期河汾讲堂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