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魏明孔教授做客我院河汾讲堂,以“近年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特点与趋势”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此次讲座在我院会议室举行,吸引了七十余位校内外师生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参与。我院副院长向晋卫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主持人向晋卫教授
讲座起首,向晋卫教授代表历史文化学院对魏明孔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向晋卫教授介绍了魏明孔教授的主要成就和学术研究。魏明孔教授多年来深耕于中国经济史领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现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委,研究方向为经济史、区域经济,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经济史领域成果颇丰。
魏明孔教授
魏明孔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在引言部分,魏教授简要论述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现状:在国内国际广泛受到认可,且表现强势,尤其突出表现在理论经济学中的经济史,相对而言,历史学下设的经济史较为弱势。报告的第一部分,魏教授主要对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历史以时间为线索进行了梳理与回顾。他讲到,中国经济史学作为交叉学科,其研究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在西方,经济史19世纪晚期便从历史学中分化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师生认真聆听讲座
在中国来讲,中国传统经济史学自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至今已超过2000年,且在唐、宋以来的地方志中多有体现。可见,中国传统史书中对于经济史记载的重要程度。近代以来,我国经济史研究也曾出现过两次高潮,分别为十九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与改革开放至今。目前,中国经济史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原因有二,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体社会经济形势的向好;二是经济史学家的不断努力,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成果层出不穷。
第二部分,魏教授主要从十个方面来阐述经济史研究的特点,分别是,经济史研究注重现实问题、社会热点,如疫情史、赈灾史等;从事细化研究,这本身与碎片化问题并不冲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多样化尝试,因史制宜;加强国际交流的同时,树立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大量经济史资料的整理与出版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史料支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研究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经济史在经费、人才方面的资源倾斜;经济史研究机构的增加;经济史研究平台的搭建等。上述这几个方面分别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结构、人员、资料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让我们可以清晰的掌握经济史研究的脉络。
第三部分,魏明孔教授在看到经济史研究特色的基础上,同时也注意到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结合生动的事例加以论述。他认为,经济史在批评与评论方面比较薄弱;对外来理论和方法了解不够,导致其利用不足或削足适履;要注意对研究工具的使用,一些值得提倡(比如量化分析),但不要脱离经济史本质;在经济史研究中对于经济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探讨不够;对于经济史资料的整理、甄别,消化不够;缺乏对于长时段的研究,难以达到理论方面的突破;个别研究成果不严格,缺乏学术创新性。
讲座进行时
最后一部分,魏教授站在宏观的视野下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他强调全球视野下构建经济史话语体系将成为一个努力的方向,并且其需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社会转型研究也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对经济史研究的总结备受学界重视,如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经济史学科总结;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方法与理论借鉴与融合也将是进行经济史研究的大的方向;经济史资料的甄别和利用、数据库建设等会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站在观察现实经济问题的视角,瞄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也将会成为学术风口;疫情研究包括赈灾、经济恢复与应对、环境史、科技史、一带一路研究等一些现实问题将会作为新的学术热点出现。魏明孔教授对中国经济史未来的预判对我们进行经济史研究做了一定的指引。
孟伟教授就魏教授的讲座作了发言,他提出,魏教授是高屋建瓴的,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并表示经济学无时不在,历史学框架下的经济史和经济学学科下的经济史学科路径不同,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重视田野调查与民间文献。在互动交流环节,多位师生就经济史学系的设置问题、历史学与经济学对数据的处理差异、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对西方经济史理论的应用等问题与魏明孔教授进行了探讨与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师生互动
主持人向晋卫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向老师首先肯定了魏明孔教授在本次讲座中的精彩展示。其次,他指出经济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也特别强调经济基础,我院近两年也着重于明清经济史方向,尤其是晋商研究。最后,希望魏老师的报告能够给各位师生在未来学术道路上有更多的指引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