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信息 » 科研项目
岳谦厚教授主要学术期刊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04   发文者:  

岳谦厚教授主要学术期刊论文
 1.《太岳解放区之土改整党》,《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7期。
 2.《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农村扫盲》,《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3期。
 3.《抗战时期日军对山西的毒化侵略》,《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1期。
 4.《太行山与八路军华北抗战》,《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4期。
 5.《“人人过关”:土改在晋蒙交界偏关县的经历》,【美】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2011年第9辑。
 6.战时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模运动》,《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4期摘编。
 7.《“五四”之后到大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1年第12期全文转载。
 8.《山西农业生产合作社之闹社风潮》,《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4期。
 9.《抗战期间日军对山西工矿业的掠夺与破坏》,《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4期。
 10.《“村选”与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1941年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村选考析,《党的文献》2010年第5期。
 11.19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讨论中的合作社兼营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2.《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下的米脂地主经济》,《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6期。
 13.《“郭四颗事件”与“反封先锋”的构建:关于汾西县霍家坪土改中贫农致死一案的考察》,【美】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2009年第7辑。
 14.《中国是如何走向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5期。
 15.1930年代关于中国农村合作道路之讨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
 16.《“文蔚典礼”之才——温大雅》,《光明日报·史学》2008413日。
 17.《中共重构下的晋西北乡村领袖:以“张初元模式”为个案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2期转摘。
 18.《山西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19491984)》,《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5期。
 19.《中共减租政策中的两个环节及相关问题讨论:以战时中共晋西北根据地区域为中心的考察》,【美】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 )2007年第5辑。
 20.《吴凇铁路兴毁漫议》,《光明日报·史学》200761日。
 21.《“抗日根据地与太行精神”研讨会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
 22.《阎锡山之“土地村公有”理论及其实践办法》,《民国研究》2006年第10辑。
 23.《民国外交官领事官考选制度之考察》,《民国研究》2007年第11
 24.《日本占领期间山西人口资源受损状况分析(上)》,《民国研究》2010年第17辑。
 25.《日本占领期间山西人口资源受损状况分析(下)》,《民国研究》2010年第18辑。
 26.〈大公报〉对发展社会体育的推动》,《民国研究》2011年第20辑。
 37.1931年的洪水灾害及其救助活动:以湖北、安徽、河南3省为中心》,《日本大东文化大学论集》2008年总第8号。
 28.《十字路口的顾维钧:对两难境遇中的自由主义者的一个考察》,《史学月刊》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
 2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冀省“废苛减附”治理实践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史学》2013年第2期。
 30.《再论1931年鄂豫皖三省大水》,《安徽史学》2012年第5期。
 31.<申报>关于1927年南京事件报道之分析》,《安徽史学》2012年第1期。
 32.战时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模运动》,《安徽史学》2011年第1期。
 33.《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女性离婚问题:以晋西北(晋绥)高等法院25宗离婚案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史学》2010年第1期。
 34.《抗日根据地时期中共基层干部群体: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研究》,《安徽史学》2009年第1期。
 35.《舆论传媒·社会动员与权益博奕:1922年北京政府邮电加价风波考察》,《安徽史学》2008年第2期。
 36.19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讨论中的“商资归农”问题》,《安徽史学》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7.《民国外交官学历背景之量化分析》,《安徽史学》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38.《顾维钧与台湾国民党政权(19501956)》,《中共党史资料》2008年第1期。
 39.《米脂县杨家沟马家地主租佃关系之考察》,《江汉论坛》2008年第8期。
 40.《胶州土地法规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第5期。
 41.《“五四”前后中国学生运动之考察》,《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第1期。
 42.《〈大公报〉广告及其特征》,《山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43.《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与中国近代化道路问题》,《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44.庙会与乡民休闲——以明清以来山西庙会为中心的考察》,《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45.1930年代阎锡山之“土地村公有”理论》,《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46.《民国“学人外交”现象之解读》,《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47.《近代中国使领人员薪俸待遇之考察》,《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48.《光绪二十八年天津霍乱及其防治》,《天津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49.《顾维钧与台湾国民党政权(19491956)》,《国史研究参阅资料》2008年第3期。
 50.《中国近代邮政创立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多重悖论》,《天府新论》2009年第1期。
 51.《中性:人生执着与难耐的平衡——顾维钧立人立业准则解析》,《晋阳学刊》2012年第3期。
 52.《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农经济”》,《晋阳学刊》2010年第6期。
 53.<大公报>19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发展速度问题之讨论》,《晋阳学刊》2009年第2期。
 54.革命的、蜕变的、腐化的国民党:一个政党的演变过程》,《晋阳学刊》2009年第1期。
 55.<大公报>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之裁兵运动》,《晋阳学刊》2007年第2期。
 56.《近代邮政与中国社会之演变:关于一宗邮政贩毒案件的社会学解读》,《晋阳学刊》2006年第4期。
 57.《抗日根据地史研究的新动态新进展》,《晋阳学刊》2006年第1期。
 58.《张闻天晋陕农村调查简述——兼述新发现的张闻天兴县农村调查资料》,《晋阳学刊》2005年第2期。
 59.《教会与近代山西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2期。
 60.《〈大公报〉广告在天津社会生活变迁中的作用》,《城市史研究》2011年第27辑。
 61.《〈大公报〉广告视野中的津人社会生活》,《城市史研究》2010年第26辑。
 62.《临汾城市化若干指数分析》,《城市史研究》2002年第22辑。
 63.《战时英国对日绥靖政策与中英关系》,(香港)《香港抗战》20034月。
 64.《中国近代外交官铨选之思想主张》,《山西师大学报》2006年第4期。
 65.《民国时期山西农村人口迁徙之分析》,《山西师大学报》2004年第2期。
 66.《三十年代顾维钧国联外交考察》,《山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1期。
 67.《学人外交官:国民政府外交使节组成的新变化》,《山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
 68.《传统、转型与革命: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一种模式》,《山西师大学报》2002年第3期。
 69.《张闻天晋陕农村调查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历史学》201092日。
 70.《乡土建构:村落生活中的信仰世界——以山西省原平市史家岗龙王庙传说及祭祀为例》,《中北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71.《晋冀鲁豫边区19421943年抗旱减灾述论》,《中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72.《从<大公报>载文透析近代中国新军之发展轨迹》,《中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73.《太行烽火与中国革命》,《记者观察》2011年第8期。
 74.《山西烽火,抗战中耀眼的丰碑》,《记者观察》2005年第8期。
 75.《伪满学校教育制度剖视》,《教育史研究》2002年第2期。
 76.政府·军警与学生——“五四”前后学生运动之考察》,《警察职业教育》2008年第1期。
   【关闭】 【字体: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