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为期两周的军训中,2021级考古与文博两个专业的同学和全校新生们一起,在风吹日晒雨淋里盼望着正式课程的开始以及残酷军训的结束。军训期间同学们大致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已经能够独立解决吃、住、找到教学楼和图书馆这几个最要紧问题了。然而对于如何开始真正的大学生活、投入学习当中,将生活重心从宿舍与食堂转移到教学楼与图书馆,单靠自己摸索似乎有些艰难。于是,老师在第三周给我们安排了雪中送炭般贴心的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上,被我们敬称为“新石器考古女精英”的王小娟老师带领我们探讨了学习与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小娟老师以“老师”和“过来人”两个身份给我们提出建议,为我们答疑解惑,陪伴我们渡过了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重要阶段。
第一节课,老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介绍了新生研讨课的主要内容,并耐心与我们交流,询问我们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同学的互动,老师对课程的内容与讲解顺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而我们也对新生研讨课有了初步了解,也感受到了小娟老师的认真、细致、严谨、以及对我们这些后辈的真诚与爱护。
小娟老师一开始就带着我们仔细对比了中学与大学的种种不同,比如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加深了我们对“大学”一词的理解。
我们感受到的最明显的不同,莫过于课程的设置与设计,大学的课程安排不如高中那样紧凑,但一节课长达两小时,每节课讲解的内容非常之多,且老师讲解的内容与课本的编排不尽相同,这让我们有些难以适从。好在小娟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大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并且提出了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建议,如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考前复习等。这让我们能以从容的心态与正确的方式方法去面对陌生的大学课程模式,逐渐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有一句玩笑话说:“大学,大不了自己学。”自学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课上,老师通过系统地讲解自我探索、时间管理、有效阅读、有效记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让我们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自学有了一定的把握。
对于文献与书目的检索,老师原本计划让我们参加图书馆组织的“文瀛信息素养课堂”自行学习,无奈我们的课表与其高度重合,很难找到合适的时间,于是老师专门给我们演示了如何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那一张张用以演示的截图,承载的是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学习上的问题需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不少。新生研讨课最暖心的,是老师替我们考虑了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除了人际交往等常规问题,老师甚至考虑到了个人理财与健康管理。这些问题都是大学生必须重视的,但由一位专业的学者来讲述,实在令人感动。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新生研讨课不是摆摆样子,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大话,而是一位学有所成的长者,带着一群初出茅庐的少年,去探索一条合理的道路。
让同学们又爱又怕的,非自我介绍莫属。每节课上,考古与文博的同学轮流进行自我介绍,并讲述自己对所学专业和大学生活的理解、认识与展望。两个班的54位同学,有男生,有女生;有文科生、有理科生,也有新高考自主选课的学生;有山西人、陕西人、河南人、北京人,也有云南人、广西人、浙江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性格迥异,我们各有特点,但我们因着共同的理想、因着阴差阳错的缘分,坐在了同一个教室,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我们讲述自己从何处来,怀有怎样的心态,欲往何处去;我们倾听他人的心声,我们倾诉自己的观念。通过这个环节,师生之间、班级内部、两个专业之间的了解更上一层楼,并且54位同学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已经是有方向的大学生了。
同学们上台自由展示的两节课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几位同学分享了读书方法、心理学、生活理念、努力方向等等,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方面,由同学进行讲解这一方式给新生研讨课换了个“口味”,几位同学分享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这让我们始终保持着对新生研讨课的“新鲜感”和“热度”,始终愿意认真听讲、仔细学习;另一方面,上台讲解的同学展现出了各自的优点,同学们在增进相互了解的同时也认识到,每一位同学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需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起初不太理解,为什么不先具体介绍考古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而是将其放在最后。一段时间后才明白,我们的专业或许与曾经的想象不尽相同,我们的专业是什么样的、需要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意义,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我们需要自己寻找答案。一个月的专业课学习之后,大家都对我们的专业有了自己的见解,这时候再由专业的老师进行讲解,才能让我们真正有所收获。
新生研讨课已经结束,我们在课堂上看见了一位专业的考古学学者所展现出的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她带我们窥见了考古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的一角,带我们找到了大学的学习方向与方法。剩下的路,老师仍然会同我们一起走,但我们已经不是新生了,我们会以合格的大学生的姿态,去奔向属于我们的未来。
我们准备好了,准备充实地渡过四年的大学时光,准备成为更好的自己,准备沿着自己选择的路无怨无悔地走下去。未来,且看我们在专业领域内,闪闪发光!
文字:杨菊凤
排版、图片:王婧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