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下午,山西大学聘任安介生先生为兼职教授仪式暨安介生教授学术报告会在我院会议室举行,郝平院长代表学校向安介生教授颁发聘书,并主持了本场报告会。
安介生先生祖籍北京市,生于山西介休,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地理、中国移民史、中国古代史与山西地方史等。出版《山西移民史》、《历史民族地理》、《历史地理与山西地方史新探》等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各类重大项目近10项,是当前我国历史地理学科领域中的中坚学者。
郝平院长指出,此次聘任安介生先生为兼职教授,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推进我校历史地理学科的建设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合作开展区域研究工作。安介生教授欣然接受了聘书,并表示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晋学”研究。
简短的仪式过后,安介生教授以“区域研究与跨区域研究:略论历史时期‘秦晋’或‘山陕’地域共同体”为题在“河汾讲堂”开讲。
安介生教授先从秦晋之间的渊源入手,通过介绍秦晋之间的联姻关系、交通往来、文化的相似性与共同性、西河郡和北宋永兴军路等政区区划的设置以及民族迁移等问题,缜密、清晰地剖析了先秦至北宋时期秦晋共同体的形成和秦晋“铰合机制”:历史时期,秦晋之间的地域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迁过程,“一衣带水”的黄河并未成为秦晋之间必然的分割线,地理基础并不是秦晋之间关系的唯一因素,而是民族迁移等因素共同在起作用;就宏观而言,秦晋之间可以龙门山为起点分为“关中”和“西河”两大部分,双方之间通过种种交流与联络形成了两片巨大的“铰页”,将秦晋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先秦至北宋的“秦晋地域共同体”铰合机制的核心所在。
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对明代的山陕共同体进行论述,安教授提出,明清时代山陕会馆的大批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地缘共同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山陕也就是秦晋共同体。而明代山陕共同体的实质,是“边防共同体”、“商贸共同体”以及“灾荒共同体”的混合体。
安教授在总结报告时强调:地域共同体研究的本质是地域相邻关系问题,秦晋共同体或山陕共同体并非“想象之共同体”,而是真实的地域共同体。“秦晋”、“山陕”合称通晓于天下,是自然且必然的趋势。
主讲环节结束后,安介生教授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使大家对历史时期的秦晋共同体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也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史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