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晚7点,河汾讲堂第199期“学科发展前沿”系列讲座第三讲在历史文化学院主楼二层河汾讲堂开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专家樊如森教授,题为《近代以来华北城市关系演变与经济中心定位》,讲座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李嘎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李嘎教授对樊如森教授的学术经历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樊如森教授首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近代开埠通商以后华北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演变作出大体概括。樊如森教授将其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传统农耕时代以都城—治所为核心的华北城市体系”,樊如森教授首先指出,以农耕为主要经济产业的华北地区在很早就形成了“都城—治所”型古代城镇体系,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政治治理,即使近代以来成为通商口岸,但县治、府城、省会、特别市的政治色彩也未摆脱干净。接着以北京为例指出传统农耕时代的华北各地均类似于由首都向下递进的传统城市体系。然后提到近代以来天津由于地理区位与海上运输的优势成为中国北方发展外向型、临海型、沟通国内外市场的枢纽,进而使得华北城市体系发生根本变革。
第二部分是“近代工商时代以港口—市镇为核心的华北城市新格局”。樊如森教授首先指出近代华北城市体系已经成为以现代工商业经济为导向的外源型区域空间结构。他提到,由于1855年黄河大改道与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关系与城市首位度已发生转换,直至1928年北京改为北平,两城已完全平起平坐。接着重点指出,近代开埠通商是如何对北京与天津城市关系转变产生影响的。最后通过各种数据说明了近代以来华北西部北京与天津、华北东部济南与青岛城市首位度已然发生转换。
第三部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回头路与改革开放时代的新定位”,这一部分樊如森教授将时间段继续拉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时期,用三个对比(北京之于天津、济南之于青岛、中国之于世界)来说明计划经济对华北城市关系和经济中心的不良影响,也指出在当今实行改革开放的时代,以海港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并由工业产业集群向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发展转型”,成为当今世界和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最后,樊如森教授总结,在他长期从事华北经济地理时空变迁实证研究来看,虽然已经有一些令人欣慰的情况出现,但科学定位华北城市关系的经济中心依然任重而道远。
报告的最后,樊如森教授对现场同学提出的问题一一回应,现场气氛活跃。樊如森教授此次讲演主要是按照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对华北地区城市关系的时空演变与经济中心定位问题,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李嘎教授对报告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樊如森教授今天的讲座具有很强的资政意义和现实关怀,值得我们学习,对我们也很有启发。”
会议的最后,向晋卫院长代表学院向樊如森教授赠送了纪念牌。本次讲座为学院“学科发展前沿”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对推动我院中国史学科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文字来源:樊佳琪
图片来源:樊佳琪 张亿
审核:周亚
终审:向晋卫